随着巴黎奥运会的临近,中国花样游泳队的备战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,在近日举行的队内测试赛中,队员们以一套全新编排的集体技术自选动作惊艳亮相,展现了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技术完成度,这支被誉为“水中芭蕾”的队伍,正以昂扬的斗志和精益求精的态度,向着奥运领奖台发起冲击。
国际泳联(FINA)在2022年对花样游泳规则进行了重大调整,取消了原有的“托举”动作限制,并增加了技术动作的难度系数要求,这一变革对各国队伍提出了更高挑战,中国花样游泳队在总教练张晓欢的带领下,迅速适应新规则,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编排理念深度融合,此次测试赛中,队员们以《敦煌·飞天》为主题,通过流畅的水中队形变换和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,再现了敦煌壁画的恢弘意境,音乐选用了融合古筝与交响乐的原创曲目,进一步凸显了东方美学特色。
“新规则要求我们在保持艺术感染力的同时,必须确保每一个技术动作的精准度。”张晓欢在赛后采访中表示,据悉,队伍在冬训期间重点强化了队员的爆发力和核心稳定性,水下推进速度较上周期提升近15%,为高难度动作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作为中国队的传统强项,双人项目此次由世锦赛冠军王柳懿/王芊懿姐妹领衔,姐妹二人在测试赛中演绎了全新编排的自由自选节目《蝶变》,以“破茧成蝶”为叙事主线,通过连续三个高难度腿部组合动作引爆全场,国际裁判组代表评价称:“她们的同步性几乎无可挑剔,腿部动作的爆发力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为应对奥运对手俄罗斯队的强势回归,教练组特别为双人项目设计了“风险动作”——即在节目后半段加入一个难度系数高达9.5的垂直下沉旋转组合,这一动作在此前国际大赛中仅有少数选手尝试,而中国组合在测试中完成度超过90%。“我们希望通过‘难度+艺术’的双重优势抢占先机。”王芊懿说道。
本次奥运周期中,中国队在集体项目上大胆启用新人,12人名单中有5名“00后”选手,19岁的广东小将李雅雯首次入选主力阵容,她在测试赛的托举动作中担任核心底座,展现了超强的下肢支撑能力。“年轻队员带来了更旺盛的体能和创造力。”队长冯雨表示,“我们的‘金字塔’队形稳定性比去年世锦赛时提高了20%。米兰体育”
技术顾问团队还引入了AI动作分析系统,通过实时捕捉队员的水下轨迹,优化队形间距至厘米级精度,在自由自选节目《丝路幻影》中,队员们以0.3秒的极差完成了一个24次变阵的“星河漩涡”组合,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呼。
尽管俄罗斯队因国际局势缺席了2023年福冈世锦赛,但其在欧锦赛上展现的统治力仍不容小觑,该国选手以超高难度的“火箭式托举”和每秒6次以上的腿部打水频率著称,乌克兰、日本等队伍也在艺术表现上持续发力,中国队在技术自选动作的难度分已追平俄罗斯队,但在自由自选的艺术印象分上仍需突破。
“我们研究了近三年所有国际大赛的裁判打分倾向。”领队刘岩透露,“巴黎奥运会上,裁判组可能更青睐将技术风险与文化独特性结合的作品。”为此,队伍特邀中央美术学院团队参与服装设计,采用仿生学原理制作的泳衣可减少8%的水阻,而头饰则融入非遗“点翠”工艺,在灯光下呈现渐变光泽。
最后两个月的备战中,队伍将赴昆明高原训练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,重点解决动作衔接中的呼吸节奏问题,队医组还针对巴黎奥运会泳池的氯化物浓度调整了护眼方案,心理教练则通过VR技术模拟赛场环境,帮助队员缓解压力。
“每一次划水、每一次微笑,都要精确到毫米和帧数。”张晓欢用这句话概括了队伍的追求,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参赛,到2022年布达佩斯世锦赛首夺金牌,中国花样游泳队正以“零容错”的标准,等待在塞纳河畔的泳池中绽放最完美的姿态。